短短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,大家还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。我真希望以后能开展很多这样的活动,它不仅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,更增长了见识。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张诗雅 指导老师:陈淑娟
下周就要迎来端午节啦!妈妈说,外婆准备好了各种馅的粽子材料,就等着我们过去一起包粽子了呢!我别提有多兴奋了,因为我还没自己包过粽子呢。
开始包粽子了,只见外婆拿起一片箬叶,先把箬叶从中间卷成喇叭状。然后,用勺子舀起糯米放进箬叶里用筷子插几下,再用大拇指压结实。接着再用一张箬叶把糯米包起来。最后,用准备好的绳子把粽子捆紧。
我看得心痒痒的,立马也拿起一张箬叶,学着外婆的样子先把它卷成喇叭状。咦,奇怪,不管我怎么往里放糯米,就是装不满。糯米都上哪儿去了?唉,经过仔细查看,我发现原来底部没捏紧,调皮的糯米宝宝们都从小洞里逃出去了。我又重新卷箬叶,确信握紧了,才小心翼翼地往里面装糯米。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,可是,不管我怎么绕始终都系不紧绳子,一连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。看着我那笨手笨脚的样子,外婆和妈妈被逗得哈哈大笑。
原来,包粽子也不容易啊!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陆昊辰 指导老师:陈淑娟
临近端午,奶奶买回来好多粽叶准备包粽子。一听到“粽子”这个词,我便馋得直流口水,那美味,简直不可言喻。
一放学回家,我就跟着奶奶走进了厨房,准备学包粽子。奶奶说:“包粽子前要先把糯米泡上几个小时,新买回来的粽叶也要用清水浸泡漂洗干净。”说干就干,只见奶奶拿过两片粽叶娴熟地做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小漏斗,然后放入糯米、红枣,紧接着用叶子盖住糯米,再一层一层地裹住它,最后用绳子把它扎紧。哇,一个小巧可爱的粽子就包成了。
这有什么难的!我学着奶奶的样子,也拿起两片粽叶开始包。先卷出漏斗形,再装糯米……呀,怎么搞的?不知道什么时候装了糯米的小漏斗底部一下子就裂开了。糯米一点也不听我的话,都往外面跑,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——团团转。奶奶看见了,满是慈爱地说:“不着急,慢慢来,要有耐心。”在奶奶的帮助下,我勉强包完了一个粽子。这真是看起来简单,可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。包完了粽子,我们找来大锅,把粽子同水一起放入锅中,等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煮。
第二日清晨,我闻着粽子的清香醒来,一骨碌爬起来,跑到楼下一看,奶奶正在把粽子从锅里捞出来。看到我,奶奶边招呼我边用剪刀剪断包裹在外面的线,一气呵成地剥出粽子放进碗里。“喏,赶紧尝尝吧!”悄悄地告诉你,粽子撒上白糖吃才更有味道哟!我狼吞虎咽,一口气吃了三个,自己包的粽子真是太美味了!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施韩钰 指导老师:陈淑娟
五月五,是端午。今天,老师带领我们制作了艾草香囊。
我打开分发到的材料包,取出里面的制作材料:针、线、一块花布、艾草、五彩绳和珠子,把珠子和五彩绳穿好放在一旁备用。开始制作香囊了:第一步,我先把线穿进针眼里,穿好的针线尾部打一个结。第二步,我把花布对折,缝好两边,底部暂时不缝,做成一个小口袋的形状,然后把艾草放进去。第三步,我用针线把底部缝起来,把五彩绳和珠子缝上去。这样一个香囊就做好了,看起来像一个小小的三角粽,真可爱。闻一闻,一股浓浓的艾草清香只往鼻子里面钻,越闻越好闻,越闻越想闻。
民间有“带个香囊袋,不怕五虫害”的说法。可见,用香囊来预防疾病不仅历史悠久,而且深入人心。我把做好的香囊挂在脖子上,心想:回家我还要做一个,送给我的妈妈。同学们,你也赶紧动起手来,做一个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吧!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许伊涵 指导老师:陈淑娟
“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”星期五的下午,陈老师带领我们在尚书房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迎端午活动。
刚到尚书房门前的走道上,一股浓郁的中草药气息扑面而来,仿佛五脏六腑都浸润在其中。“什么味道?真好闻!”同学们嘴上叽叽喳喳地嚷嚷着,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起来。一走进尚书房,只见宽大的书桌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制作材料,同学们快步走向自己的活动小组。
制作活动开始了。我迫不及待地从材料包里拿出制作需要用到的布料和针线,学着老师的样子先穿线。穿针引线可真是一个技术活,线始终都进不了针眼,急得我满头大汗。
“不要着急,慢慢来,你能行!”听到老师的鼓励,我重新捋了捋线,屏气凝神……耶,功夫不负有心人,线终于乖乖地穿过了针眼。我长长地松了口气,赶紧捻起线头打上结,第一关就这样被我拿下了。为了赶上同学们的步伐,我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缝空布袋、装香料。最后,我一鼓作气用针线把口袋的口缝合上。就这样,一个简单的艾叶香包就做好了,虽然有点丑,但是这是我自己用心做的,所以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。
在今天的活动中,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既增强了动手能力,又丰富了见识。大家都特别喜欢!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田宸 指导老师:陈淑娟
星期五的班队课上,我们班组织开展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制作香包活动。
活动在老师的绘声绘色地讲解中拉来了序幕。我们从物品起源、历史沿革、艺术特色、作用功效、制作方法等方面,全面认识了这项穿越千年的传统文化。
开始制作了,同学们都领到了一份制作材料包,有针线、香料和空布袋。陈老师边说边示范。那细细的针和线在老师的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似的,在布袋上灵活地穿过来穿过去,一会儿一个粽子形状的香包就做好了。
“哦,原来是这样制作的,看起来不是很复杂嘛!”同学们跃跃欲试,异口同声地说道。我和大家一样,迫不及待地往布袋子里装艾叶,装得满满的。瞧,袋子瞬间就鼓了起来,仿佛是一位挺着圆圆肚子的大将军。紧接着,我拿起针、线准备穿针眼。唉,这针眼实在是太小了,我反复尝试了几次,都没有成功,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。一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在缝合香包了,我暗暗地发誓:我能行!在老师的帮助下,小心翼翼的我眼不眨、手不抖,终于穿好了。我把线对折,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线尾打了个结,开始缝合袋口了。我把针从反面穿进去,从身前拉出来……就这样一上一下一进一出,很快缝好了一个香包。看着自己制作的香包,虽然缝得歪歪扭扭,有点丑,但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喜悦!
我把做好的香包带回家挂在床边,房间里充满了淡淡的艾叶清香。香包不仅可以做装饰品,还可以起到驱蚊防虫的效果。这次活动真有意义!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黄鑫 指导老师:陈淑娟
悠悠艾草香,绵绵情意长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,陈老师组织全体小记者学做香囊。
“香囊又叫香袋,是将艾草末装入袋中,用五彩丝线缠绕而成。”陈老师边向大家介绍边示范制作技巧。活动中,小记者们学着老师的样子,把取出艾草叶一个劲儿地往布袋里面装。“够了,够了,再装就不好缝合了!”看到有的同学把袋子装得圆鼓鼓的,还没有停手的意思,陈老师急忙提醒道。听到喊声,小记者才意识到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。大家或穿针引线、独自钻研,或轻声细语、交流探讨,或团结互助、配合默契……活动现场其乐融融、温馨和谐。就连几位调皮大王也像被施了魔法似的,耐耐心心做得有模有样的!动作麻利的同学陆续制作完成了,五颜六色的布袋在小记者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香囊。
据说,小孩佩戴香囊,有辟邪驱瘟之意。活动虽然结束了,小记者们体验到了浓浓的端午氛围,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。大家互相赠送香囊,也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彼此。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桂铻淅 指导老师:陈淑娟
5月20日下午,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端午节活动——做香囊。
活动开始了,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开始穿针引线。我随手抽取出一根红色的丝线,左手拿针,右手捏线,小心翼翼地把线往细小的针眼里穿。知易行难,线和针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,越是着急越是穿不过去。原本信心满满的我如同一下子泄了气的皮球,垂头丧气的。“大家不要着急,慢慢来!”在老师的鼓励下,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终于穿好了针线。
把碾碎的艾草慢慢地放进香囊之中,再将艾草袋子的口仔细地缝起来,我按部就班地操作着。好在陈老师考虑周到,提前邀请了部分家长义工来校协助指导,又合理地分了活动小组。大家遇到的问题很快被一个一个地解决了,慢慢掌握了制作的技巧。瞧,同学们做出来的香囊有三角形的,也有正方形的,个顶个的好看。陈老师看了,忍不住拿起手机“咔嚓咔嚓”地为我们拍下了这值得纪念的一瞬间。“大家做得真棒!”听到老师的夸奖,同学们的心里像喝了蜜似的——甜丝丝的。
香囊不仅能够驱蚊,还能够提神醒脑。能和大家一起动手制作香囊特别有意义,今年的端午节活动特别令人难忘!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张煜琦
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,我们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浓情端午,制作香囊”活动。
活动前,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,满怀期待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尚书房走去。“哇,好香呀!”刚一走进图书馆,一阵阵艾草的清香扑鼻而来,我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了几下,真好闻。看着满桌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香囊制作材料,大家都跃跃欲试起来。
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按部就班地制作起来。我先把艾草装进香囊袋子里,然后用缝衣针把袋口缝好,最后在五彩的手绳上穿入一颗画龙点睛的珠子装饰一下。嗯,挺漂亮的!这样一个手工香囊就制作完成了。大家互相欣赏着自己的作品,都开心地笑了。
活动结束前,每位同学还分别领到了一条五彩绳手链,一个装上了咸鸭蛋的彩色蛋兜。大家这里看看,那里摸摸,个个爱不释手。今年的端午活动设计得真有意义,同学们都很喜欢。
横林实验小学 一(2)班 李鋆辰 指导老师:陈淑娟
版权所有现代快报小记者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网站备案号:苏ICP备18017554号-1
Copyright ©2016 kbxjz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投诉举报热线:0519-83866216